18点55分,艺体中心崔主任来了,小学部李校长也来了,径直走向圆桌,像往常一样准备参加会议,可能是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笑着走出会场。
19时到了,主持人曹老师抛出来沙龙话题,十分钟自由讨论开始。
汉语中心薛主任第一个抢到了话语权,她的微语为:“我理解的个性化教学是对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回应,教师要识别、期望和欣赏学生的学习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并将其整合到教学计划中”。薛主任拿到了第一个红包。
刘爱宏、梁楠、梁园长等领导都有精彩见解。
接着是按照四个话题的顺序讨论。
一条来自萧山机场的微信一起观察员注意:“个性化教学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用自己相对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和学生也进行相对个性化的互动,所实现的教学过程” 。哦,原来是带学生夏令营的陈艳玲主任在登机前发的一条消息。
这件事更加让我们意识到,空中沙龙不受时空约束,不受地域限制,说不定哪天我们会组织南北半球、大洋两岸、海峡两岸的沙龙聚会呢。
李莉博士的发言理论性逻辑性特强,起了画龙点睛作用。
她说: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我们所讨论的个性化教育是在集体教育的前提下讨论的。也就是说,在保证教育的效率的同时,怎么可以更顾及个体的发展,做到更加的个性化。提出这个前提的意义是,学校教育不可能追求完全的个性化,因为没有那么多资源;我们追求的是兼顾集体与个性的教育。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既然我们兼顾的是集体教育与个性化的平衡。因此,集体教学的效率越高,留给学校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空间越大。因此,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很好地梳理、归类、整合,反而可以有更大的空间与平台实施个性化教育。
我的第三个观点是:从现实的角度考虑,留给学校做个性化教育的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的个性,因此借助好的工具与策略,才能让个性化教育的效果最好。也就是说,个性化教育不等于以满足每个人、所有需求的教育,也不是面面俱到的教育。需要找到最核心的切入点。例如,学生成长规划。”
再来看看现场的工作人员吧!
主持人忙着抛话题,宋主任、江主任忙管控,王主任管主任忙观察引导,永红和艳军两位主任忙着发红包,一直发到腿发软手发酸。
教师团队主动参加讨论,李靖宇、徐连刚等老师都有不凡表现。
20时到了,中学部管理团队以视频方式向空中沙龙的参与者集体致谢。
屏幕上出现杨蕾发的一句话:谢谢今天与众不同的沙龙!拿到了红包,还能受到那么多的启发!赞一个![鼓掌][鼓掌][强][强][强]
20时08分,路过高三办公室,杨俊福老师看着自己刚刚编辑完的微信说,嗨,我还没发出微信,你们就沙完龙了,可惜可惜。
老师们一致的看法是:空中沙龙,我们喜欢!
附:空中沙龙策划案
时间:2015年7月1日晚7:00——8:00
地点:学校一楼图书馆
方式:中学部管理人员在一楼图书馆主会场主持研讨,其他老师和管理人员在场外以微信平台形式参与研讨
主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能做些什么?
激励:积极参与者有意外惊喜。
提示:在您回答问题时请在前面注明是哪个问题。
中学部在总校“爱与创造”理念的引导下,一直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教育追求。我们在努力通过指导每一个学生做好成长规划、学科教学课内分层课外个性化辅导、实施个性化课程等支持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那么在更好地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路上,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呢?今天邀请各位一起就这个话题进行一次交流。
1、什么是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从本质上说,个性化教学是对所有学生需求的回应
——个性化教学要识别、期望和欣赏学生的学习差异
——个性化教学是理解这些羞异并将其整合到教学计划中。
——个性化教学不是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计划。但个性化教学假设教学、活动和评估有充分的灵活性,使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能在大部分时间找到适合他们的东西。
个性化教学三个关键词:教和学是灵活的、有目的的、互相尊重的。
2、个性化教和学需要教师具备什么素质?
——敏锐并有共情能力的观察者和倾听者
——能够持续监控学生的活动和互动
——他们知道:只要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教学策略、时间、教材、内容、学生分组和评估手段都是灵活的。
——逆向教学设计(确定所要的结果;确定可取得的证据;设计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
——教师对教学计划深入和有质量的思考与学生深入和有质量的学习结果直接相关。
3、实施个性化教学,了解你的学生是个重要前提,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用哪些方式来了解你的学生?
4、以下几个方面哪个可以个性化,哪个不能个性化?
——学习标准和教学目的。
——获得持续性理解概念的内容。
——选择内容的技术。
——考评标准和考评形式。
——学习经历本身个性化。
校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安华街9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邮编: 101300
人力资源部:010-80413037 家长接待中心:010-80467117 80467116 80413001
Email: principal@bjnewtalent.com(校长邮箱) luoyj@bjnewtalent.com(家长接待中心) hr@bjnewtalent.com(人力资源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1302001395 京ICP备09059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