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创造

爱与创造首页>爱与创造>正文

心理人生开拓爱心天地

作者:研究中心 时间:2015/7/11 11:28:00 点击数:

如果要问:“魔镜魔镜,告诉我,学校里什么课程能最完整地体现育人目标体系的教育内容?”无所不知的魔镜的回答一定会是:“那当然是心理课。”因为纵观学校的各种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心理课作为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康身心、良好品格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心理课上的每一项教学内容都能在育人目标体系中找到相应描述,而育人目标体系的每一个目标也都能在心理课堂上搜寻到蛛丝马迹,正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在试点筹备阶段,心理中心的老师自然而然地归入了首批人选的行列,而我作为试点研究员与孙文佳老师就这样开始了一个痛并快乐着的学期,困惑并思考实践着的“育人目标心理课探索之旅”。

人物白描:温暖人心的温柔女子

学校的心理中心在四季厅的二楼,地处学校的“枢纽”位置。四季厅四通八达的走廊,连接着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剑桥中心,汉语中心标志性的京剧脸谱和中国结就挂在20米远的白墙上。在宿舍区长廊的尽头转角就能看到心理中心的标牌,而沿着四季厅一楼的回旋走廊拾级而上,到达的第一间教室也是心理中心。

记得我第一次踏入学校心理中心的大门,迎接我的是几位老师温暖而亲切的笑容。与她们谈笑风生中,不时有学生或轻车熟路或略带顽皮好奇地走进来,不带丝毫紧迫感地告知:“老师,我……”。后来,在与心理中心老师的多次接触中,我与孙文佳老师,这位皮肤白皙、容貌清丽,脸上总带着亲切微笑的女孩熟识了。她性格温和,说话时轻声细语,在跟孩子们交谈时总不忘捎带着温柔的理解和真切的鼓励,经常被孩子们没大没小地“孙文佳”、“文佳”这样称呼着,但做起事来却异常的认真仔细,孜孜不倦地思考、探索如何把心理课上得更好,让孩子们收获更多。

关于自己和热爱的心理学,孙文佳曾这样写道:

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伴着身为教师的父母的言传身教,走完七年师范求学之路,我跟学校、教师和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心理学博大精深的魅力也让我一次次坚定从事心理教学的信念。我想用心理学这把钥匙打开孩子的神奇世界,探寻他们的好奇心,捕捉他们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同时,我也收获到了一片广阔天地:那里有孩子纯真的笑脸、若有所思的眼神、天马行空的想法……

心理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是一个共性的世界,又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独特的心理内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只有真正进入到每一个心灵世界,才能感受到它的特点,寻找到更合适的教育策略。我憧憬着每个孩子都能在他的天地中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课程设计:育人目标的“无缝对接”

试点工作刚刚启动的时候,我与孙文佳就育人目标的落地进行了数次的长谈,分享各自对育人目标落地的想法、困惑和可能的办法。那时我们面对这项几乎没有可借鉴经验的工作,都或多或少有些担忧,但想要共同完成的愿望让我们坚定信念,总是笑称心理课和育人目标是可以进行“无缝对接”的,而我们一定要亲密合作——在心理课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思考、讨论、表演,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感受和体验,用全部的40分钟来实现育人目标。理论和理念上的正确,只要方向对了,终归是不会偏离航线太远;但如何完成将育人目标在心理课上落地的航行,是这个如初春煦煦暖阳的女孩,用自己的认真和坚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了我们答案。

目前,心理课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而新英才一直以来都提倡不干涉老师的教学,以老师的能动性为先。因此,在学科课程内容设计上,老师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在这样宽松的自由平台上,孙文佳凭着自己对心理教学的满腔热情,对心理课程和学生特点进行了仔细分析和深入思考,在我们的多次交流中不断总结探索育人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的结合点,创造性地设计出了新英才初中心理课程的育人目标专题教学框架。

孙文佳带的是初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变化和变动的阶段,也就是常言所称的“暴风骤雨时期”。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对自我的认识往往混乱且迷惘,而个体之间的个性和思维差异开始越来越凸显;他们的情绪情感时常处于波动的状态,充满了矛盾,要求独立性和私密空间但又渴求被理解,希望被当做大人但又时常流露出幼稚脆弱的一面;他们的意志品质也体现出摇摆的状态。他们大多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而又多愁善感、问题多多;有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而又不知人生方向何处追寻。孙文佳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总不忘回想班里学生提出的各种需求,联系他们的各种现状。

如同学科教学中的单元,心理课也不会小鸡啄米般对某个教学内容浅尝辄止,而是以专题的形式,通过1-3个课时的系统教学来让学生充分学习、体验。此外,各个专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这份开创性的框架设计中,孙文佳认为心理课程中的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三大板块可以设立15个专题,认知教育可以从自我认识、记忆力、想象力、科学用脑等方面入手,情感教育包括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异性交往、亲子关系、道德审美等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方面,而意志教育则涉及了自我管理、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话题。

既然是育人目标的专题教学框架,自然不会少了育人目标落地的设计,在这15个专题中,孙文佳预计实现41个育人目标,有层次地、全面地渗透育人目标体系。这些专题均围绕着特定的育人目标展开,如自我认识专题主要实现的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而情绪管理专题主要实现的是情绪管理、沟通、自我反思。在这些专题的不同课时中,实现的育人目标又会略有不同,各有偏重。

专题框架的“顶层设计”有了,专题教学的“底层执行”也是需要有的。就如同一副身躯有了骨架,也还是需要血肉的填充,才能真正丰富充盈。所以,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文佳老师的心理课堂去一探究竟。

课堂掠影:想象力的三步走

试点工作展开伊始,孙文佳就在课堂上进行着育人目标专题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经过自我认识、记忆力等专题的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她头脑中的育人目标专题教学模式在点滴积累中渐渐清晰、明朗起来。在三节课的想象力专题中,她围绕想象力这一目标,进行了三步走的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

让想象力多飞一会儿

既然是想象力专题,想象力这一目标当然是课堂实施的核心。想象力是心灵的伸展,是思维的图像化,凭借想象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勾画出多彩、变幻的奇妙世界。想象力是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认知教育中的重要话题。

初一学生想象力的特点是什么呢?热爱钻研的孙文佳在备课阶段查阅了相关的心理学资料,做了以下的总结归纳:

初中生的想象力正处于发展期,想象的有意性逐步占主导,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不同于幼儿园、小学,对于初中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不仅仅只是丰富形象的感受和体验,对形象的联想、转换、加工也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扎根一线的教师,自然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那么,要培养初一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孙文佳就想象力的实现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图片联想

想象力是形象思维不受拘束的无限扩展,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需要从他们对图像的体验和感悟开始,因此,在想象力专题的每节课都有一项固定的教学内容——“图片大家看”。在这个环节中,孙文佳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自由联想、发挥创意,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形象、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实现想象力这一目标。

图片都是平常不时积累起来的创意素材,在课前孙文佳还预先做了做“实验”,跟心理中心的老师一块儿做起联想训练来。

这根“长相个性”的大葱看起来还能让人想起什么呢?一小片葱叶搁在葱白上,配上乱哄哄的葱须,活脱脱的一个不拘小节的胡子男嘛~~爱因斯坦?乱蓬蓬的头发和一撇标志性的胡须,嗯嗯,这个联想延伸很好,不知道学生们是不是也会想到呀,真是期待。

一条竖线能够想起些什么来呢?一支笔!一根棍子!这些都只是把形象符号化,从想象力的角度咱这思路没打开呀。。。一本侧起来的书!这个好,有体现想象力新颖独特的一面,符合“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新形象”这一条。哈哈~~一扇门!……

就这样,想象力图片就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选择、确定出来。

课堂实录

在想象力专题二的课堂上,孙文佳跟专题一一样,首先进行的是“图片大家看”的教学环节。一个没有任何修饰的方框里仅有一条简单的黑色竖线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呈现给了学生。学习了专题一,以为仍会是生动的创意图片的学生们脸上显现疑惑的神情。孙文佳微笑着向学生提问:“今天我们首先来看看这幅图,大家看到这条竖线都联想到些什么?”

教室在沉寂了1、2秒钟之后,立刻恢复了活跃的气氛。学生们纷纷举手,着急地示意孙文佳自己有着独特创新的想法。有学生提到像旗杆、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也有学生指出可以是柜子的门缝,然后就有学生顺势说到纸箱子的封缝。一个学生提到像侧着的IPAD,班里同学都会心一笑,真是苹果品牌效应的现实写照。在学生们的踊跃表达中,一名学生举手回答道:“这可以看作是金字塔。”此言一出,把学生们都给“震住”了,都纷纷望着这位同学,期待着他的解答。该生似乎也得意于自己的创意联想,自信地走到讲台前画起了示意图。他在竖线的两端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引出了一条直线,并跟图框的四个角连结起来,然后向同学们娓娓道来:“看,这是从上空俯视金字塔顶看到的那条线!”孙文佳抓住机会向学生问道:“xx所说的这个联想怎么样?”“完全想不到。”“xx,你可真能想!”“那让我们一起为他鼓个掌吧。”教室里响起一片真诚的赞美掌声。在此之后,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最高点,立马有学生上前画图,在线的左侧画了个简易男孩,右侧画了个简易女孩,然后向大家解释道:“这也可以是卫生间门口的区分线。”别的学生也赶紧举手表达自己的联想,一条简单的竖线,在初一学生的眼里,变化成了10多种不同的东西。

音乐随想

想象力可以有多种感觉渠道的载体,从培养的角度来说,仅仅只是对图片的想象还是不足够的。图片联想是根据现有材料进行的想象,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线索,而让学生聆听音乐让思绪自由飞翔,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得到的就是千人千面的答案,这也是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孙文佳在想象力专题一中,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想象力,设计了“我们做做白日梦”的教学环节,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听着背景音乐随意想象,“做做白日梦”。然后,由学生来向全班同学讲述他的“白日梦”是什么样的,他“做白日梦”的感受如何,以及他认为想象力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在彼此体验的分享交流中获得对想象力更为深入的理解感悟。孙文佳在教案里写道:

白日梦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是无意识想象的过程。当人们做白日梦时,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自由翱翔,常常会产生奇思妙想。

体验是心理课堂上常见的活动形式,而体验活动的效果则主要是看体验之后的总结升华进行得如何。说到想象力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孙文佳立刻想到了之前看到过的一个视频,讲述了一名运动员在训练遭遇瓶颈后,如何通过想象自己的动作来克服训练中的障碍从而顺利突破瓶颈、提升竞技水平的故事。她从电脑中翻出视频,以此为切入点,提炼出几个要点写入了教案。在演练了一下总结之后,孙文佳感觉资料还不够充分,就又搜集了科幻作家凡尔纳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故事作为名人榜样,放入教学PPT中,并在教案里补充要点,完成了对“做做白日梦”活动的总结准备。

课堂实录

在想象力专题一的课堂上,“图片大家看”的教学环节之后,孙文佳开始进行“我们做做白日梦”环节。在教学PPT的辅助下,孙文佳向学生简要说明了活动要求。10分钟的时间里,《让世界充满爱》的伴奏轻音乐版舒缓优美的旋律在班级教室里静静流淌,学生们闭上眼睛或端坐或趴在课桌上,形成了一副静止的画面。当孙文佳宣布时间到时,学生们如梦初醒般“活了过来”,纷纷表示10分钟太短还要再梦一会儿。在梦境阐述的环节,不同的学生讲述了不同的故事。有灾难现实题材的,他遭遇了世界末日,洪水、海啸……各种大片中的灾难场景帧帧显现,面对末日,他和家人、朋友一块渡过;有神化魔幻题材的,他成佛了,在机缘巧合下羽化成仙;有都市生活题材的,她与朋友一起吃了一顿大餐,那丰富的呀,有……;有科幻动漫题材的,他成为了钢铁侠漫画中的人物,在邪恶反角把时间停止了之后,与钢铁侠一起在中关村经历了一场冒险。讲故事的人眉飞色舞,声情并茂,听故事的人聚精会神,笑声精准点评连连。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

未来畅想

想象力是创造活动的源泉,对于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只停留在图案、音乐的感受体验上是远远不够的,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从现实生活出发去进行奇思妙想,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未来有着无限可能,让学生畅想未来的场景既能让他们的思绪不受限制又可以让他们的想象基于现实,是很多的想象力培养方式。

孙文佳在想象力专题三中,为了贴合初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特点,专门设计了“畅想未来发明”的教学环节。给学生5分钟的畅想时间,让他们想一想如果想要发明一样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便利的东西(不考虑最终能不能做到),能想到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来描述自己畅想的发明,需要清楚地向同学们说明发明的原因和自己对发明的设计。

在想象力专题的最后一节课中,孙文佳没有准备过多的材料,而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解决,将课堂更多地交由学生来把握。

课堂实录

在想象力专题三的课堂上,“图片大家看”的教学环节之后,孙文佳开始进行“畅想未来发明”环节。在简要说明活动要求之后,她给了学生5分钟的畅想时间。在此期间,学生自己独自畅想或是与小组成员头脑风暴都可以。教室在经过5分钟的热闹之后安静了下来,有学生或自告奋勇或被同学推举“怂恿”,站起来描绘自己的发明畅想。时光机、空中飞行器这些科幻片中的常客自然被提及,在学生活灵活现的描述中烙上他们的青涩印迹。也有学生提出一些不怎么听说过的畅想,比如装有马达能随意控制、移动的椅子。该生说想要在椅子上装上马达,这样不用起来就可以到达各处了,可以作为新的交通工具。想象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步,在学生的奇思妙想中,有5种发明被“创造”了出来。


当然,想象力专题的教学内容围绕想象力而展开,自然不止以上的教学环节设计,每节课的不同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想象力的培养,在此就不作一一列举。

但是想象力专题又不单单只是围绕想象力而展开,通过多项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实现其它几个关键目标。

每个学生都是出色的演说家

心理课应该算是学生参与活动、表达自己想法最多的课程之一,关注学生的表达,用多种形式带领他们体验,让他们能够更纯熟地运用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感悟是顺理成章的事。在心理课上,学生的自由描绘,同学的分享点评,老师的鼓励升华无处不在。而各种教学环节的穿插进行,不同形式的学生讨论、发言,不作过多的好坏优劣评判,使“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没有成为一句空话。一节课的数个环节过后,几乎班上所有的孩子都起来表达过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想象力和表达,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于专题的始终。

无禁无锢便能举一反三

想象力专题随着课时的进行,教学内容有所变化,从专题二开始,由想象力逐渐向问题解决、思维方式的层面延伸。

想象力作为探究精神的重要目标,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同为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问题解决的几个目标与想象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协同促进的关系。孙文佳在活动中引导、启发学生以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让学生对想象力及想象力在问题解决中的促进作用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运用,同时实现了对学生灵活性的培养。

在专题二中,孙文佳设计了“回形针的用途”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结合回形针的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材质、弹性等要素,思考回形针都可以有哪些用途。要求学生想到尽可能多的用途。在课前,她为班里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一整盒的回形针,让孩子们能动手去探索回形针的用途。

课堂实录

在想象力专题二的课堂上,“图片大家看”的教学环节之后,孙文佳开始进行“回形针的用途”环节。发给各学习小组一盒回形针之后,孙文佳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10分钟头脑风暴。教室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有的学生在摆弄着回形针,有的学生在热烈地讨论,有的学生在记录大家的结论……甚至有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将回形针进行改造,做成一个挂钩,成功地将班级的小黑板给挂起来了。10分钟后,各组分别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各组的探索有重复想法也有独创见解,5个学习小组总共发现了回形针的15种用法:可以作为别针、发卡固定东西,可以凹形状用作鱼钩、挂钩,可以串成手链,还可以弄直了进行针灸,如果不怕疼掏牙缝也没问题……而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合理实用还是匪夷所思,孙文佳都从激发学生的灵活性出发,客观评价的同时都给予积极的鼓励。

 


 

学生自治的“别针”挂钩!

 

深思熟虑指引明智之举

在专题三中,虽然仍以想象力为线索,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问题的解决,并在第二节课的基础之上,更偏重于问题方案的提出和展示。作为想象力专题的最后一节课对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借助想象力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促使学生以丰富想象为认知基础进行复杂的抽象思维。除了实现想象力这一关键目标以外,还关注决策这一目标的实现。

孙文佳设计了“熄灭蜡烛的最佳方法”和“推销员的锦囊妙计”2个教学环节,不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还要求学生在分享了各种想法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认可的最佳方案,推举小组代表来进行汇报。在课前,孙文佳准备了几根蜡烛用于“熄灭蜡烛的最佳方法”环节的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动手验证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而在“推销员的锦囊妙计”环节,孙文佳设计要求学生在形成方案之后,以小短剧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境中厘清、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课堂实录

在想象力专题三的课堂上,“图片大家看”的教学环节之后,孙文佳开始进行“熄灭蜡烛”教学环节。在5分钟的讨论中,各小组学生从蜡烛的作用及缺点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如醋酸、小苏打发生反应灭烛)寻找各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分析和筛选,共同选择出了最佳方案。在汇报环节,有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没有学过化学的情况下,结合生活科学常识,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自己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他们提出三种方法,一是蜡烛不稳定,从下部推倒它,上面的火焰自然就会熄灭;二是上部的火苗是需要空气支持才可以持续燃烧的,使它置身真空中就熄灭了。把蜡烛罩进杯子里,当杯子里的空气烧完了,蜡烛就会自然熄灭;三是火焰燃烧需要一定的燃点,用扇子制造风使蜡烛周围的温度降低,火焰达不到燃点就会熄灭。然后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选择了最为确定稳妥的方案二。

教学反思:点滴改进造就新的飞跃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进行及时反思是教学技能不断精进的源泉。在每节课后,孙文佳都对课堂上育人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和思索。她这样写道:

专题一:想象力大舞台

作为专题的第一节课,教学环节中想象力的体验和练习还是比较丰富的,实际教学效果也达到了我课前的预期,但在想象力这一目标上的落实还可以有更多的完善空间:

*         想象力测试环节可以直接进行第二题,第一题在题目难度、想象力体现等方面都不是很合适;

*         在“白日梦”的总结升华上,可以对想象力的部分进行更多的强调,表扬有相对更为新颖独特想象的学生;

本节课有较多的体验环节,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把自己的体验和想法跟同学分享,并会对他们的表达进行及时的反馈,在表达这一目标的落实还是基本到位的。

专题二:为智力插上想象的翅膀

作为专题的第二节课,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能更快地理解和融入想象力的教学环节中,想象力这一目标的落实基本到位,灵活性在多个环节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对于目标的教学实施还可以在这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         调动多种感官激发联想,比如加入声音刺激(如掌声),丰富对想象力的体验。

*         有条件的话可以把苹果带到现场,进行切割尝试,通过实际动手操作锻炼学生的灵活性。

专题三:让想象照进现实

作为专题的第三节课,学生在前面几节课的基础上能更快地理解和融入想象力的教学环节中,想象力这一目标的落实基本到位。由于“熄灭蜡烛”和“推销员的锦囊妙计”中的小组合作实施得不是特别理想,个别小组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仅部分成员参与其中,所以在决策这一目标的落实上还可以有更多的完善空间:

*         给每个小组都准备几只蜡烛,而不是只准备演示用的道具,让他们能直接进行操作和讨论。

*         在小组讨论前,对最后小组汇报的要求进行更明确的说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分享汇报,如小组成员可对讲解和短剧表演进行分工。

育人目标在心理课上的落地实践才刚刚开始,漫漫路途才刚刚上路,但相信只要有心,便能开拓出一片崭新天地。

校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安华街9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邮编: 101300

人力资源部:010-80413037      家长接待中心:010-80467117 80467116 80413001   

Email: principal@bjnewtalent.com(校长邮箱)  luoyj@bjnewtalent.com(家长接待中心)  hr@bjnewtalent.com(人力资源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1302001395 京ICP备09059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