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是个跳调皮好动的男孩,家长十分宠爱,担心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一切,多以平时上学总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在各方面习惯培养上很欠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他注意力很难集中,总是坐不住,有时他会忍不住去“骚扰”一下周围的小朋友,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常常会告诉老师。因而影响其他全班孩子的学习。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领会和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会游戏方法而被同伴拒绝。刚开始我们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常常会当众批评他,报告他不乖的孩子越来越多,无奈只得让其他孩子少理睬他。
片段1:听到铃声,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座位上坐好,我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xxx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孩子的头发。边上的孩子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xxx却想将边上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声音。见我在瞟了他们,xxx边上的孩子就叫了起来:“老师,你看xxx。”。我大声地对xxx说道:“xxx,再不听话,你就坐前面来!”xxx听了我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我,一脸茫然。边上的孩子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下次xxx不乖你们马上告诉我”。对于我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xxx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我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片段2:开始区域活动了,其他孩子都按自己的意愿进入了区域开始活动,只见xxx拖着自己的小椅子,四处晃悠,他不知道该选什么游戏。这时建构区的几个孩子正有说有笑地搭着房子,xxx向他们走去,没等靠近,就听见建构区的童童叫了起来:“xxx,你想干吗?我们在搭游乐场,不许过来捣乱!”xxx好像没有听到,继续走过去拿起一块“屋顶上“的积木就跑……童童大声叫起来:“老师,你快来呀,xxx又在捣乱。”正在忙碌中的我生气地走了过来,说道:“你们让xxx和你们一起玩吧,好了,下次不许到到老师这儿告状,碰到问题自己解决”其他的孩子不说话了,xxx在桌旁坐了下来,可没有小朋友和他说话。
幼儿园是孩子们踏入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幼儿教师就是开启孩子心灵智慧的第一把钥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看来,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因而老师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对孩子们带来影响。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老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当我当众批评xxx,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xxx”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想象: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了新的问题。本来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xxx “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xxx产生了消极的影响,xxx某些的行为受到同伴的疏远和拒绝,于是在片段2中他被同伴拒之千里之后,恶意地去破坏同伴的作品。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xxx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xxx的消极态度。
解决策略:1.进一步了解xxx的特点:从xxx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从xxx园外背景来看,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总是在家人的包围下生活,集体生活经验少,家长对孩子对于迁就,使得孩子很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现在xxx所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考虑到孩子对小学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集体教学的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xxx来说,都要去适应。2.帮助xxx建立与集体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1)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xxx的举动,同时对于xxx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xxx来说,上幼儿园的时间较少,下午又常常接回家,因此他对环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同伴中给xxx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2)教师要有耐心,xxx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xxx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3)对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xxx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找合适的机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不理睬xxx,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才对。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减少xxx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4)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xxx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xxx(当然这种监督是善意的),在xxx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xxx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
策略在行动中:音乐游戏《两只小鸟》,本来是孩子们一边唱边独自玩手指游戏,我把它改编成了两两合作的游戏,教师弹琴孩子边唱边找朋友游戏,由于xxx下午不来上学,所以许多游戏都不会玩,这个音乐游戏也是如此。第一次游戏时,没有人找他做朋友,他站在那儿看着别人做,自己想做又不会,一脸的苦恼样子。于是我让大家坐下来,在座位上边清唱边演示手的动作,让他学着做。然后让xxx一个人学学动作,学了两遍,他还是老把手指的动作搞错。我又让孩子们一起边唱边带着他做,做到第四遍时,他的手指终变换成功了。我带着大家一起为他欢呼鼓励。Xxx很激动,一起边唱边让用左右手进行个人游戏。之后我让两个小朋友示范一遍合作的玩法,通过几次游戏后他终于学会了,在合作游戏中,我表扬了第一个和xxx合作游戏的小朋友:“虽然xxx对游戏还不熟悉,但是他找到了合作的小朋友,我要特别表扬周昀毅小朋友积极和xxx,一起游戏”。接着在每一次的游戏中xxx都能找到合作的小朋友,小朋友也都愿意和他一起游戏了。
当我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于是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在音乐游戏中我利用集体力量的积极因素,恰当地引导孩子们发现xxx的进步,让大家一起体验xxx游戏成功的快乐,不仅帮助xxx树立了游戏的信心而且让孩子们一起带动他进步,让他和其他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定的友好关系。在交换合作同伴的游戏中给了他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xxx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这让xxx感觉到心情舒畅,改变了他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该少了他干扰其他人的正常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另外陶先生的“四颗糖果”的故事,让我明白批评要从尊重、喜爱的角度批评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能够帮助幼儿改正缺点和不足,使其更好地发展。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与自己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我们的批评就是要达到这种效果。
校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安华街9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邮编: 101300
人力资源部:010-80413037 家长接待中心:010-80467117 80467116 80413001
Email: principal@bjnewtalent.com(校长邮箱) luoyj@bjnewtalent.com(家长接待中心) hr@bjnewtalent.com(人力资源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1302001395 京ICP备09059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