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

心理专栏首页>学生成长> 心理专栏>正文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作者:心理中心 时间:2017/10/26 17:01:00 点击数:

01 为什么要关注孩子的注意力发展?

注意力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是被绝大部分人严重低估的。注意力是学习的根本,任何人想有意识的学习任何知识,他们必须先集中注意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孩子天生就有能力非常警觉,但是转换他们的注意力以及保持它是随着孩子长大培养出来的行为。而孩子出生前几年大脑里面和注意力相关系统的发育情况,可以影响他一生注意力的发展。

大部分注意力系统相关的发育是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成熟的。不过研究发现:环境 - 孩子每天如何度过和他的经历 - 可以影响这个自然进程的进展。

比如,孩子对父母有非常安全的依附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不需要花费大脑能量担心“谁会喂我和回应我的基本需求?“诸如此类的问题。大脑可以放松下来的同时保持对周边世界的警觉和学习。

而且现在确认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是可以做到的。

02 注意力是怎么工作的?

利用大脑扫描和行为研究,心理学家Michael Posner发现注意力至少包含3个部分。想集中注意力,你必须:

  • 警觉:首先转向吸引注意的新事情
  • 转换:从眼下正注意的事情转换到新事情
  • 保持:集中注意力对同一件事情,同时忽略所有其它的刺激、想法和情绪

警觉是孩子天生就具有的能力。婴儿刚出生会更关注已经熟悉的事物,比如还没出生就熟悉上的妈妈的声音。出生之后很快就开始关注他们世界里面的新东西。

警觉和转换所需要的大脑回路在出生后的前14个月就会形成,所以这段时间是提升孩子警觉和转移注意力能力的黄金时间。

保持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的能力发育的要慢一些。要能做到保持注意力,需要首先可以做到”抑制反应“ - 放慢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并且分配注意力在手头上的事情,而且还需要做到”延迟满足“。

这些抑制能力主要依赖于额叶的功能,额叶这比起大脑的其他部分成熟的更晚,差不多到2岁才能开始发育,会一直发育到7岁左右。

心理学家Walter Mischel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不知道的可以搜索一下,碍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证实:

孩子4-6岁时控制冲动的能力可以预测孩子未来的表现。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长大后的学业成绩相比做不到的孩子优秀的多。很幸运的一件事情是,这些能力看上去也是可以被培养的。

03 注意力的新威胁

身处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人认为钱是稀缺的资源,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时间,更确切的说注意力才是每个人最稀缺的资源。

微信、微博、知乎、直播、AR/VR、美剧、电影、游戏…..我们的注意力被越来越多的东西占据,而且这个趋势是越来越加剧。21世纪的孩子面临注意力的2个新威胁:

  • 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获取父母的注意力

感兴趣的父母可以计算一下在家里使用手机、Pad、电脑、电视的时间,当我们的注意力被越来越多的屏幕时间占据,孩子势必越来越难获得我们的注意力。建议:

每天固定拿出一部分No Screen时间或者在家里设置No Screen区域。

  • 不可避免的对各种屏幕的自然偏好

孩子通过模仿学习,父母天天对着各种屏幕,孩子自然也希望可以天天对着各种屏幕。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这种自然的倾向可能会剥夺其他可以更好培养注意力活动的机会。建议:

  • 0-2岁的孩子最好完全杜绝这些屏幕
  • 父母不需要教他们使用这些高科技玩意,他们很轻松就可以学会
  • 对孩子正在发育的注意力系统来说,给孩子提供更多变化的游戏体验是必要的,不仅室内,而且也要有室外的
  • 多利用周边环境现成的素材,而不仅仅买一堆带着闪光灯和音乐的玩具,比如让孩子匹配刚洗完袜子的颜色比起玩那些花哨玩具的价值或许还要大
04 如何培养婴幼儿的注意力?

研究人类如何学习的认知科学家,发现有些特定的因素可以影响任何年龄的大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作为父母,可以利用这些研究来指导我们对游戏、活动以及跟孩子互动方式的选择。

影响大脑集中注意力的6个要素包括:

  • 强度:

大脑对对比很强的事物更加关注,比如大声说话 Vs 低声细语。老师们应该都知道,如果让孩子真正听你说话,低声说话经常更有效。对强对比的关注不仅只是声音,视觉也是如此。

高对比度的颜色比如黑色和白色可以最好的吸引和保持宝宝的注意。可以尝试下次换尿布时低声对宝宝说话,在他左右摇摆的阶段,第一次使用或许他保持的时间够长,能让你完成任务。

  • 尺寸:

大脑喜欢关注很大和很小的物品。

可以提供尺寸相差很大的玩具,比如很大或者很小的填充动物玩具就会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对一层一层嵌套不同尺寸的俄罗斯套娃也会非常感兴趣,但是不要让孩子自己玩,最小的套娃有吞咽危险。

  • 新鲜:

关注新鲜事物可以说是大脑的基本工作原理之一。我们天生喜欢新鲜,大脑对新鲜的物品、声音、或者人关注的会更仔细。这其实是一个生存机制,对每个新事物,做最初的“朋友还是敌人”的判断是大脑的基本需求。

这个新东西是什么?会不会伤害我?我可以吃么?可以拿来玩么?etc.

确定安全,就会深入探索并且加以”归类“。一旦这个东西被“归类”,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到下一个新鲜东西。

孩子大脑的重要任务,就是搞明白每个东西的意义或者重要性。对新生儿,几乎所有的都是新鲜的,因为都是第一次出现。

几个月的婴儿会对周边的新鲜东西特别好奇,因为他们已经基本搞明白了他们熟悉的环境。

简单的保持循环现有的玩具或者把玩具放在家里不同的区域、家里挂更多照片、抱着在家里转,并给孩子指出新鲜的和熟悉的东西、介绍新食物、新的人等等,都可以满足大脑对新鲜食物的好奇心,并且可以持续学习新东西。

  • 不搭:

大脑会很容易注意很多同样东西里面不一样的那一个(些),或者和平时不搭的东西。

可以在家里设计类似“找别扭”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玩。

  • 情绪:

情绪状态影响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当我们紧张、担心、害怕、压抑、激动或者心烦时,会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

有效学习的发生需要学习者同时满足处于正向情绪和注意力集中两个条件。

当孩子吃饱睡足、尿不湿干爽,才会容易进入放松、警觉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互动的效果最好。

  • 关注自我:

每个人都会更关注和我们直接有关系的东西。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看到或者听到自己的名字,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把主角的名字换成他的名字,他会对你的故事更感兴趣。

05 “注意力发育对照表”

一般的发育水平对照表一般只是列出孩子在每个阶段应该可以做到什么,很少有关于父母应该做什么促进孩子发育的对照表。每个孩子的个体发育水平都不一样,父母与其一直盯着孩子有没有达到发育期间的各个里程碑,不如问问自己如何可以帮助孩子实现这些里程碑?

如果把孩子达到一个里程碑比作打开一扇门,假设我们不能把门给砸开,没有钥匙仅仅盯着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只能去找到钥匙才能真正打开门,我们换个角度去关注父母做什么可以帮助打开门(达到一个里程碑)其实就相当于去找钥匙,不是么?

问题不一样,关注点就不一样,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促进注意力发育的父母行为对照表:

婴儿:0-6个月

  • 给孩子说话的时候,经常和婴儿保持脸对脸(脸部距离25到30cm),可以利用夸张的表情和嘴部动作

  • 经常和孩子眼神交流,尝试刺激和保持婴儿和你的眼神交流

  • 利用铃铛或者别的物品,保持婴儿的眼神关注物品

  • 用手指着物品的同时描述物品,并且描述每天的动作

  • 利用“父母语”对婴儿说话,来吸引婴儿的注意

  • 关注每天婴儿清醒和警觉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来认真做互动游戏

  • 定期更换或者交替玩具来保持新鲜感

  • 利用高对比度颜色(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的物品或者玩具来吸引婴儿的注意力

  • 适当把玩具放在距离婴儿脸部25-30cm的距离

  • 对婴儿做鬼脸然后观察他模仿你
    ……

幼儿:6-18个月

  • 在这个阶段的开始(6-9个月),给孩子说话的时候,经常和婴儿保持脸对脸(脸部距离25到30cm),可以利用夸张的表情和嘴部动作

  • 经常和孩子眼神交流,尝试刺激和保持婴儿和你的眼神交流

  • 利用铃铛或者别的物品,保持婴儿的眼神关注物品

  • 用手指着物品的同时描述物品,并且描述每天的动作

  • 在这个阶段开始(6-9个月),利用“父母语”对婴儿说话,来吸引婴儿的注意,然后慢慢转换到孩子导向的对话,使用适合对话的语调和速度

  • 关注每天婴儿清醒和警觉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来认真做互动游戏

  • 定期更换或者交替玩具来保持新鲜感

  • 当希望孩子观察大人的动作,说“看”来提醒孩子,当开始动作的时候,观察孩子是否注意

  • 获得孩子注意之后,展示具体的动作的时候利用低声或者保持安静,这样可以让孩子关注动作
  • 一次介绍一个变量(概念),以便让孩子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个变量上。比如所有的物品都是同样的形状和大小只是颜色不同,让孩子按颜色分类
    ……

上面列的这些活动仅仅作为参考。基于上面介绍的原则,父母可以设计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活动(游戏)。

校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安华街9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邮编: 101300

人力资源部:010-80413037      家长接待中心:010-80467117 80467116 80413001   

Email: principal@bjnewtalent.com(校长邮箱)  luoyj@bjnewtalent.com(家长接待中心)  hr@bjnewtalent.com(人力资源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1302001395 京ICP备09059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