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美文

习惯培养首页>家庭教育>亲子美文> 习惯培养>正文

培养会思考的小孩告诉你思维导图的打开方式

作者:新英才 时间:2016/9/21 10:30:00 点击数:



  据说世界上有一群聪明的小孩会思考问题,他们有一个秘密武器——Thinking Map思维导图。常常有人说,美国的老师不仅仅教授知识,更会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那么这种玄乎的“思维模式"是如何教授的呢?

  在美国的小学里常常有各种帮助孩子思考的图表,我们通常会把 Graphic Organizer 和 Thinking Maps 弄混淆。Graphic organizer 叫作组织图,是用图形的方式帮助理清楚事实 (Facts)、概念 (Concepts) 或者思路 (ideas) 的方式。例如给一个四个圈圈的网状图,那么孩子就会在圈圈里填入四个答案。如果给一个有两块面包片、一块肉、一片绿叶的汉堡包,孩子就会在面包片、肉和绿叶中填入答案。这是一种用框框把文字塞入不同空间的整理方法。Graphic organizer的使用更像是把一堆已经写好的文字,像填空一样归类填入已经制作好的图表里。 Graphic organizer 就至少有700种——包括 KWLchart, Sandwich,Web, Spider Map 等等。

  Thinking Maps 只有8种,这八种思维导图都是有版权的。发明这八种思维导图的人叫做 Dr. David Hyerle,他当初发明八种思维导图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现在在美国很多学校都会专门付费让 Thinking Maps 公司的人员来给老师培训,这样的培训是需要授权的。它跟 Graphic Organizer 概念不同,它体现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思考过程。例如老师让学生对比两个故事主人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老师不会给出一张双泡图,甚至不会说我们要使用双泡图。孩子会从自己大脑里收集的八种图标思维方式中找出最适合这个任务的思考方式——双泡图,因为这个图就是表达了对比和比较的概念。所以说思维导图更注重的是思维的方式,而不是图表填空。



  今天要重点讲的 Dr. David Hyerle 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趣的思考方法,它也是一种让记忆和笔记不再无聊的思考模式。在美国的小学课堂里,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用思维导图来教英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八种思维导图有:

  · Circle Maps - Defining in Context  圆圈图,定义一件事
  ·  Bubble Maps -Describing Qualities  泡泡图,描述事物性质和特征
  ·  Double Bubble Maps -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双重气泡图,比较和对照
  ·  Tree Map -Classifying 树状图,分类
  ·  Flow Maps -Sequencing 流程图,次序
  ·  Multi Flow Maps - Cause and Effect 多重流程图,因果关系
  ·  Brace Maps -Part-Whole 环抱图,局部和整体
  ·  Bridge Maps -Seeing Analogies 桥状图,类比




     Circle Maps 圆圈图
  
  这是 Brainstorm(头脑风暴)的最常用武器,在写作开始的时候,这也是我常常让孩子自己做头脑风暴的工具之一。

  圆圈图有两个圈——里圈和外圈。里圈用文字、数字或是图画定义核心主题,外圈则用文字或者图画对主题进行描述和反馈。

  应用场景——一个写作的好方法
  有的孩子想到写作文总是大脑一片空白,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一位老师曾经在四年级的作文课上用过 circle map。当时他们在写一个关于蝴蝶的作文。里圈是蝴蝶。开始的时候我让孩子头脑风暴出蝴蝶的各项特征——有带鳞片的翅膀、会飞、有四个生命阶段等等。随后,孩子们把这些特征都填到外圈里。这样他们的圆圈图就做好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完全是发散的,任何关于蝴蝶的定义都可以填入外圈内!



   

  

  等他们全部想完以后,老师把所有的点子写在白板上的大圈中,然后把他们的点子利用 graphic organizer 中的树状图归类为三类,这样就是一篇作文中的三个自然段落了。例如,我们可以把蝴蝶的特征分为外貌类(带鳞片的翅膀,翅膀上有规律的形状,有棒形的触角),习性类(吃花蜜,有的会迁移过冬),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这样,一篇文章的构架就做好了!


  另外,圆圈图也可以用来拓展词汇。

  



  Bubble Maps 泡泡图
  
  想要描述一个主题的属性?泡泡图最合适不过了!泡泡图可以增加孩子对事物描绘的深度和多样性。泡泡图顾名思义,是由很多泡泡组成。中间的泡泡是主题词汇,周围有很多属性泡泡环绕。我曾经用泡泡图来教过节日的属性。当时正是中国新年,我带着小朋友贴窗花、剪纸、包饺子还看中国动画片。一番体验过后我拿出一个圈圈,让孩子们想一想,中国新年是什么样子的呢?把那些特征用泡泡写下来吧!

  应用场景——十美分硬币的属性


  


  主题泡泡:十美分
  属性泡泡:金属制作 (Made of metal)、是银灰色的 (Silver/Gray)、正面图案是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D.Roosevelt)、边缘粗糙 (rough edges)...
 

  Double Bubble Maps 双重气泡图
  


  双重气泡用来做比较最合适不过。两个泡泡图放在一起,可是中间却有重叠的气泡,那就是他们的共同点。曾经让学生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爱好”。他们需要先选出两个自己的爱好,然后进行比较和对比——这两个爱好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不仅仅老师平时用来教学,在美国SBAC统一州考中也曾经出现过关于两个科学现象的对比,当时就要求老师先用双重气泡图跟学生做发散性练习,然后学生再读文章考试。如果当时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双重气泡图,那考试必然是不难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美国教育局也很推崇使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

  应用场景——沙漠和水
  

  左边是沙漠生态圈系,右边是水生态圈系。
  相同点——
  都有沙子和泥土 (have sand&dirt),有一些植物 (have a couple plants)…
  不同点——
  沙漠生态圈系:干 (dry),热 (hot) , 少有植物和生物 (little plant & life)
  水生态圈系:潮湿 (humid), 很多植物 (lots of plants),很多动物 (lots of animals)
 



  Tree Map 树状图
  
  Tree Map是学会分类思考的最佳方法。它就像一棵树一样可以分门别类地将物体有条不紊地列出来。Tree Map 的上方是树干,下方密密麻麻的是它的树根。

  应用场景——科学的分类

  以下这些图片就是美国双语浸入式小学幼儿园学生设计的海报。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时候,先让孩子想一想有哪些物质。先把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然后填入孩子举手发表的他们自己想到的物体。
  

   


  英文老师也常常用 Tree Map 来教科学。

  


  

   Flow Maps 流程图
  

  Flow Maps 就是流程图,孩子们可以利用流程图去分析事物的发展、内在逻辑。所以按照1,2,3…这样顺序形成的步骤都可以使用流程图。

  应用场景——动物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的教学中,流程图可以清晰地表述动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幼儿理解顺序的概念。比如说狗:小狗-大狗-老狗。


     Multi Flow Maps 多重流程图
  
  这个也可以叫做因果关系图,可以帮助孩子来发现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它导致的结果。左边的格子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中间的格子是发生的事件,右边的格子是事件发生的结果。

  应用场景——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看看这个老师贴在墙上的因果关系图吧!美国老师常常用这个来激励孩子。夹子上面写了每个孩子的名字,根据他们的行为夹子会移动到对应的位置,在这个表中,绿色是表现好,黄色是需要改进,红色是表现不好。下面看看这位老师是怎么使用因果图的——
  
  因为我不听话 (Not listening) 导致了,我需要改进(I need to fix it) 结果,没有奖励 (No rewards)

  因为我听话 (Follow directions) 导致了,我有好的行为(I have good behavior) 结果,我有贴纸 (Stickers)。



   Brace Maps 环抱图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也是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一个图。包括做笔记的时候也常常用到。左边是整体,右边是局部。

  应用场景——身体部份


  


  英文老师也会用到这样的方法

  







     Bridge Maps  桥状图
  
  桥状图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图的左边描述主题,右边分别列出各个相似主题的名称和特性。

  应用场景——数学

  

  拿第一行举例。
  图的左边:阐明主题:Repeated Addition (重复的加法)
  图的右边:上下两条线用了同样的方法,但是上面是加法,下面是乘法。每条线段上的方法都是跟前面那个线段上的方法类似的。


  看完这些图,是不是发现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的做法呢?这一套方法在美国的运用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推敲,直到现在仍在各大学区的老师中间大力推广,说明它的确能帮助孩子锻炼思维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让孩子熟练掌握这八种思维的技巧,当他遇到一个事物,能立马从脑海里蹦出一个图来梳理这些结构,能自然而然的用树状图分类,用流程图来阐述一件事情,用泡泡图来比较,就说明他真的吸收到了这种思维方式啦。



(以上文章摘自“成长在洛杉矶微信公众号“,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校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安华街9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邮编: 101300

人力资源部:010-80413037      家长接待中心:010-80467117 80467116 80413001   

Email: principal@bjnewtalent.com(校长邮箱)  luoyj@bjnewtalent.com(家长接待中心)  hr@bjnewtalent.com(人力资源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1302001395 京ICP备09059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