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百花争艳
行者无疆,阅读筑梦
在信息洪流中,当算法定义认知边界,唯有书香构筑精神堡垒;当碎片化割裂思维,经典恰似熔炉铸就思想整全。
主持人
赵佳琪 AP国际中心12年级
张倬然 AP国际中心11年级
书香启智·阅行山河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阅读月升旗&启动仪式
担任本次升旗任务的是AP国际中心仪仗队,他们用坚持诠释爱国情怀,用团结凝聚集体力量,圆满完成历次升旗任务,用青春燃起家国情怀。
学生分享
古有四子侍坐孔子于沂水河畔,今有英才学子踏青访学华夏大地。来自小学、初中、英才书院·汉语中心、AP国际中心及剑桥国际中心的学子们分享他们的研学之思,共话求知热忱。
· 从右至左
张若萱 同学 | 小学部六年级
刘芳霏 同学 | 初中部八年级
詹嘉雯 同学 | 英才书院·汉语中心DSE11年级
王致帛 同学 | 剑桥国际中心10年级
常天航 同学 | AP国际中心11年级
张若萱 | 小学部六年级
小学部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每年的京内研学和京外研学,1-6年级的京内研学每一年都会组织“小脚丫丈量世界”主题北京研学活动,小学生不仅能走进山顶洞人遗址、漫步北京中轴线、还能探索大运河与未来城市规划,而我们五六年级的京外研学是前往山西大同探寻北魏文化,还会走进千年古都西安,感受华夏文明。
有幸的是,去年我参加了山西大同研学,让我收获颇丰。漫步在大同古城的大街小巷,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云冈石窟那精美的佛像、壁画,无不展示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无穷智慧,让我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
每一次研学,都是推开世界的一扇窗户,我们接触了多元文化、体验了不同学习和实践方式、培养自主独立的能力,增进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体现自身价值,特别期待下一次的研学之旅。
刘芳霏 | 初中部八年级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初中部四天厦门研学带给我的独特感受。这次以学生身份踏上这片土地,让我收获了与寒假作为游客观光完全不同的体验。
仰望南靖裕昌楼时,导游说那些歪斜15度的梁柱,是客家人让建筑在地震时卸力而不倒塌的奥秘。我忽然参透"不完美"的哲学——生命最好的姿态未必是笔直,正如这些斜柱用独特姿态扛住七百年风雨。这是游客手册未载的智慧,亦是研学生出的人生真谛。
但最温暖人心的风景,是我们共同编织的情谊。记得第三天餐厅中有同学突然过敏,明明脸色发红,还坚持随队前行。一位女同学当即留在展厅陪她休息,尽显同学情谊。足球友谊赛上受伤的男生更牵动大家的心,有人自发组成“人形拐杖”,有人默默替他扛起背包。这些瞬间让我懂得,研学从来不是独行路,而是百余双手织就的温暖诗篇。
四天的研学之旅,我们既触摸到了闽南文化的筋骨,也遇见了彼此最真挚的模样。那些在景点学不到的互助温情,在旅途中萌发的成长哲思,都将成为我们生命年轮里最珍贵的印记。
詹嘉雯 | 英才书院·汉语中心DSE11年级
在这个书香浸润的四月,让我们共同思考:阅读不仅存在于书页间,更应在行走中延续。
当我们肃立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纪念碑前,那些凝固的数字不再是简单的铅字,而是叩击灵魂的钟声。历史教科书中的章节在此刻具象为同胞的血泪,警示我们和平的珍贵。在科举博物馆研习线装书装帧时,指尖划过的不仅是宣纸纹理,更是千年文脉的传承密码。当长安汽车5G展厅的智能机械臂在我们眼前起舞,书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已化作触手可及的未来图景。
视线转向香港,十年级学弟妹们在港大《人工智能》课堂上,正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代码逻辑;港科大实验室里的基因测序仪,让生物教材里的双螺旋结构绽放出科研之花。这种知行合一的探索,恰似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现代注解。
这场跨越时空的立体阅读,让我们在历史褶皱中寻找智慧,在科技前沿洞见未来。愿我们永葆这份行走求知的热情,让青春在阅读与实践中绽放光芒!
王致帛 | 剑桥国际中心10年级
我认为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双足能至之处,研学为知识开疆。
阅读是心灵的远游,让我们足不出户领略万象;研学是实地的探索,把书本知识化为切身体会。
曾经,我读《人类群星闪耀时》,为历史关键时刻的抉择心潮澎湃。后来参与历史研学,站在古老遗迹前,那些书中文字瞬间鲜活。阅读与研学结合,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解能力,更让我学会多维度思考。
在阅读与研学中,我们不断充实自我,拥抱成长,让灵魂与身体,都一直在路上。
常天航 | AP国际中心11年级
在阅读《心理学的40项研究》时,我沉浸于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知识构建的理论海洋中。而不久前的雁栖湖骑行研学,为我提供了将这些理论付诸观察与实践的绝佳契机。
骑行开始后,随着行程推进,体能的消耗逐渐凸显,队伍里开始出现不同的反应,并且出奇的对应上了书中的多个心理学理论。一些同学始终保持稳定的节奏,展现出顽强的毅力。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克服身体的疲惫,这种行为与 “自我决定理论” 高度契合,他们将骑行视为自我成长的机会,主动迎接挑战。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些同学尽管自身疲惫不堪,却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主动加油鼓励,或者帮助体力几乎透支的同学。同学们之间的互帮互助,不仅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也让每个人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也是心理学中的合作行为。
此次骑行,我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我对心理学理论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书中的观点,在此刻具像化,从一段段冰冷的文字,变成了看得见并且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未来,我会继续在阅读与实践中积累经验,朝着成为优秀教师的目标不懈努力。我也希望同学们都能珍视每一次研学机会,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探索中追逐梦想!
马上,我们即将开启新的旅程。读书和行路,都是我们打开世界的方式。在书本中,我们汲取知识的养分;在行路中,我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成长。每一次研学,都是一次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无论是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还是即将毕业,迈入青年或步入成年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研学中检验知识,在实践中追逐梦想,共同开启这段充满意义的旅程吧!
经典如灯塔,传承似桥梁,阅读能穿越时空,也能连接过去与未来。如果说年轻一代以探索为舟,那么父辈的智慧便是稳舵之风。
新英才特邀嘉宾,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从经典汲取力量,以阅读涵养心灵,让传统与创新在岁月长河中交相辉映。
嘉宾分享
· 新英才AP国际中心家长 岳先生
· 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 曾在北京市政府部门和驻港机构工作在监管政策、跨境投资和环境、社会与管制的发展研究有多年经验
尊敬的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AP中心10年级3班岳牧同学的爸爸。非常高兴能参加新英才阅读月开幕式活动,感谢学校的邀请,能够有机会大家交流一下读书、阅读的话题。
——关于读书的意义。在我自己上学的时代,那是20多年前,就是好好读书才有机会考上大学,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读书、对阅读有了更为丰富多元的认识。比如,读书可以更 好的理解他人,特别是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与他人更好的共情。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不幸离世,见到了上帝。上帝问他:你活着的时候,有没有一个坚持最久的好习惯?如果有,就让你上天堂。那个人回答:有。我坚持每天给手机充电 ……
网上也曾经有讨论,手机上什么都有,知识触手可及,“手机这么好玩,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 ”是的,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图像和视频包含着更丰富的信息。但在今天数字化和视觉感知逐渐成为主流的新时代,即使图像和视频有着所谓科学意义上的认知优势,阅读纸质的书籍、读长文本,仍应是备受尊敬和推崇的。阅读不仅是对知识传统的坚守,更是对认知主动权的把握。一切的秘密也许恰恰在于纸质阅读之“慢 ”,我们可以掌控阅读的节奏,而不被算法推送的炫目信息所左右。
读书确实好处多多。功能论证、逻辑分析固然让人信服,但我更喜欢的是一些感性的描述。2020年前后,有一部纪录片播出,片名叫《但是,还有书籍》。当时也正好是足不能出户,无法诗与远方的特殊时期。记录片的片名来自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的一首诗,诗的名字就是“但是还有书籍 ”。他写道:“但是还有书籍将会站在书架上,此乃真正的存在,/书籍一下子出现,崭新,还有些湿润 ”。 纪录片总编导也说了一段话,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她说:“阅读,能够让我们在这个现实世界以外,还拥有无数个平行世界。那是一种将这一辈子的人生活出三生三世的幸运感 ”。
《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故事圣手”英国作家毛姆,他曾经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
如果你觉得上面还不够来劲,我再说几个。
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Boris Pasternak)在《日瓦戈医生》中曾写道:人们举起书,像举起炸药包,把蒙昧的城墙炸出缺口。
而卡夫卡说,“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
读书还可以疗愈内心。那位能让读者笑着哭完三包纸巾的余华先生是这样理解阅读的: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人,每天都要遵守规则,有时候就会感到很压抑。人不可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都表达出来,有时候你想发脾气有不敢发,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去读书。他还说道: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大哭大笑,把我们自己的负面情绪转移出去; 如果你始终把不健康的情绪都压在心底,时间久了就会抑郁。阅读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健康积极。
——热爱阅读,超越阅读读书确实很好。但读书也有一些局限,了解这些局限,才能更好的从阅读中获益。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界限即世界的界限”。语言文字建立了概念和分类的系统框架,但语言文字所展现的线性逻辑并不是世界的全部,矛盾共存也许更贴近世界的复杂本质。读书也无法替代个人亲身感受的现实,及亲自获得的生活、工作的实际经验。 不论现实经历,还是实际经验、一手知识,往往包含更多的情感 和社会复杂境况等动态因素,这些都是书本和文字难以完全传达的,需要个人亲自参与其中,需要我们去拥抱真实的世界。
但不管怎样,阅读仍是我们拥抱真实世界的有力臂膀,是我们抵抗工具式理性,不成为被推送算法牵线木偶的“良药”。我们热爱阅读,我们也超越阅读。
——通过阅读,获得解放在清华与北大之间有个地方叫蓝旗营。那里有一家书店,店名叫“万圣书园 ”。据说“万圣”的名称是因为创办人的生日正好 是西方的鬼节——万圣节,书店的标识“蓝鬼”原型便是印第安的鬼面具。但我更原意按字面理解,“万圣”就是指“一万个圣人”,也就是咱们新英才刘炜校长新春贺词中说的“满街都是圣人”。因为在书店的二层,很醒目的有八个手写大字:“通过阅读, 获得解放”。无论财富多寡,无论聪慧愚钝,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打破认知枷锁获得解放,人人皆可成为圣贤。
最后,预祝咱们新英才今年的“阅读月”活动圆满成功。愿我们在这个手机与智能算法流行的时代,还能保持对阅读的一份热情,在阅读中更好的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拥抱世界, 相信我们能“通过阅读,获得解放”。
从实验室的试管到古籍里的星图,从长城砖石的纹理到莎士比亚的韵脚——研学是求知的利刃,阅读是磨砺锋芒的硎石。
让我们以行走丈量世界
以书香滋养灵魂在字里行间点燃改变世界的热忱让求知的火焰照亮整个春天!
校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安华街9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邮编: 101300
人力资源部:010-80413037 家长接待中心:010-80467117 80467116 80413001
Email: principal@bjnewtalent.com(校长邮箱) luoyj@bjnewtalent.com(家长接待中心) hrc@bjnewtalent.com(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