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匹兹堡的WholeRen Education教育机构曾发布《2023年度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其中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共有1120名中国留学生因各种原因被美国高校开除。这些原因纷繁复杂,从学术不端,到生活不适,每一个案例都映射出中国留学生入读名校后的窘境。
其实,早在八年前,就有一部名为《常青藤零距离》的纪录片,揭开了顶尖名校的神秘面纱,那些头顶尖子生光环的留学生,在步入名校后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美国严谨高压的学术氛围,和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来到这里,就像进入到一个危机四伏的雨林,等到你的是禽兽般的教授、野兽般的同学,以及巨兽般的压力”,为此,无数中国留学生焦虑、崩溃、抑郁,甚至是退学......
开学仅三周,便从宾夕法尼亚大学退学的华裔女孩Lu就是典型例子,外人眼中从小成绩优异的模范少数族裔生,来到上万人梦寐以求的宾大后,压力大到需要靠药物才能勉强入睡。“能够拿到名校入场券,却没有在名校生存下去的能力”,是中国孩子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
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的国际教育似乎正朝着“功利化”方向发展,将“拿到一封名校offer”视为终点,靠包装和美化,把孩子拎进那些与他们能力并不匹配的大学,却不曾考虑孩子被推进名校后的人生该何去何从。
正因如此,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所秉持的教育初心,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竞争与内卷趋势下,才更显难能可贵。新英才非但不把“拿offer”当成教育的终点,反而将此视为孩子们成长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尤为看重这一段意义非凡的旅途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成为拥有独立见解、勇于质疑、善于提问的思辨者,同时,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出坚韧不拔、自我驱动的自律品格,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持续发力。
这一点,在2024届优秀毕业生王昊同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01 一个00后少年的成长:通往名校的这条路远比名校本身更重要
每当提起王昊,老师们都止不住地赞扬,在他身上,你能看到当代00后最好的模样——以谦逊内敛之姿,秉持努力自律之态,不仅在其热爱的领域深耕不辍,更以一颗温暖的心,常怀对他人的关怀与体谅。
面对学习与生活的重重挑战,王昊从未轻言“放弃”二字,反而以不屈不挠之精神,将每一个难题视为成长的阶梯,愈是艰难,愈显坚韧。
从公立学校转学来到新英才的他,面对双语教学的全新环境,尽管英语基础稍显薄弱,王昊一时间难以适应,但他从未退缩,他明白只有跨越语言障碍,才能在这片新天地中自由翱翔。
于是,他积极找寻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比如从英文歌曲的旋律中捕捉单词的记忆,在大声朗读中锤炼语感,让自己敢于开口。这份不懈的努力,让他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向着流利如母语者的境界迈进。
执着与努力,如同王昊身上不可磨灭的烙印,引领他逐一攻克学术上的难题。在AP大考中,王昊取得了微积分、化学、物理力学三门满分的好成绩,唯生物学科拖了后腿,3分的成绩激发了他更强的斗志。高三那年,他毅然决定自学AP生物,这份不服输的坚持背后,既有对生物学科的深切热爱,更是源自内心深处对家人健康的深切关怀与对社会责任的强烈担当。
王昊称,因为腰椎神经的问题,妈妈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班,只能在家里躺着,这让他很是揪心,萌生出了“成为一名医生保护家人”的梦想。后来疫情的爆发,更是坚定了王昊的想法,而生物学则是帮助他实现这一梦想的基础。
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王昊通过线上筛选参加了一个在上海举办的世界科研营,这里既有才华横溢的高中生,也不乏已踏入专业殿堂的本科生乃至研究生,他们汇聚一堂,围绕前沿科研议题展开热烈探讨。
得益于在新英才期间打下的坚实英文基础,加之对生物学科无比的热忱与深刻思考,王昊在科研营中表现得尤为耀眼。他不仅积极主动地向导师及同行寻求知识的滋养,更在交流环节中频频抢答,以独到的见解和流利的英语表达,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与深刻印象。
科研营里,王昊研究的是锌指蛋白在果蝇胚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这里面有很多动手操作的环节。通过潜心探索,王昊得出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预期十分吻合,且在CPCI会议论文期刊发表了2500字的研究论文。
在科研的过程中,王昊诚恳踏实的态度、勤奋自律的表现给教授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负责这个项目的纽约大学Christine Rushlow教授更是为他亲自写了一封十分认真,并非格式化的推荐信,把王昊的学习特点、研究精神都进行了详细阐述,这无疑为王昊冲刺生物专业顶尖学府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除此之外,王昊还拿到了英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铜奖和加拿大初级化学测评银奖。
然而,王昊的优秀不仅体现在专注提升自己,他更是一位心怀他人、乐于奉献的少年。作为AP国际中心生活部的部长,他以身作则,积极协调社区资源,为同学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大家更好地适应新英才的生活。同时,他还常常利用宝贵的课余时间投身于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
在今年的申请季,王昊如愿拿到了伦敦大学学院、罗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生物医学专业offer,而这背后,是整个升学团队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他的亮眼成绩得益于新英才的火箭计划。
AP国际中心副校长余瑶老师介绍称,新英才的火箭计划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精英培育项目,旨在全校范围内选拔有卓越学术才能和领导潜质的同学。为此,学校组成了专门的导师团为入选者量身定制全面、系统的发展计划,这包括但不限于个性化定制的学习课程,精准匹配的国内外顶尖学科竞赛机会,以及细致入微的升学规划与个性化指导,辅助其在自己感兴趣和热爱的领域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火箭计划”的愿景远不止于帮助学生收获世界名校的橄榄枝,更在于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种,激发无限潜能,确保他们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乃至职业生涯中,能够持续发光发热,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佼佼者。
此外,火箭计划还承载着深远的社会使命——即种下一颗小火苗,培育榜样之光,通过优秀学子的示范效应,激励并带动整个校园社区共同追求卓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璀璨舞台,绽放独一无二的光彩。
AP国际中心邵思博同学表示,正是因为参加了火箭计划,自己才意识到拥有一个升学指导老师作为“军师”是多么重要。
不仅为自己提供了个性化的建议,还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和兴趣,制定了合理的升学计划,除此之外,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学术辅导、志愿者活动和实习机会等。
在与指导老师的交流中,邵思博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改进。
同样,在王旆轩同学看来,“火箭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升学指导,它更像是一次自我发现之旅。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王旆轩开始理解到,大学申请不仅关乎成绩,更关乎个人特质和潜力的展现。
在参加火箭计划的过程中,王旆轩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压力,同时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王旆轩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自我反思,“我开始定期评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不断调整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
瑞士酒店管理学院教授来新英才与AP国际中心学子交流
余瑶校长表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远赴海外求学,却频遇适应障碍,乃至抑郁、退学之困,其根源往往在于未能充分培养其与名校要求相契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而新英才却格外重视这一点,尤为强调语言、学术与利他三大核心目标的均衡发展。
语言层面,新英才倡导的是超越单纯语言技能的沟通艺术,鼓励学生主动出击,运用英语乃至多语种作为桥梁,跨越文化鸿沟,有效沟通、协调、谈判,以达成跨国界的理解与合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全球舞台上自如应对,游刃有余。
而学术指的是学习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取得优异的标化考试成绩,更重视与大学课程的无缝对接,强调知识的深度掌握与灵活应用。学生需学会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精准定位并提取所需信息,为未来的学术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利他精神,则是新英才教育的另一大亮点。学校鼓励学生跳出自我框架,关注他人需求,理解并体验不同背景下的生活百态,培养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寒暑假的海外研学之旅,学生得以亲身体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拓宽视野,深化对世界的理解,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律习惯,勇于提问,敢于发问,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批判性思维和清醒的头脑,同时能够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自发地去控制协调自己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只有这样,孩子既能轻松跨越名校门槛,又能在异国他乡茁壮成长,而不是被送进名校,然后遭遇“退学危机”。
可以看出,学校对于学生的关注,从不止步于拿到名校offer的那一刻,而是坚持教育的长期主义。
02 在新英才,[爱与创造],看见每一个孩子
今年申请季,新英才再度闪耀,不仅蝉联牛津、剑桥两所顶尖学府的双赢辉煌,更实现了英国G5高校大满贯,同时斩获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罗彻斯特大学等美国名校的青睐,而如此优异成绩的背后,则是学校教育理念与实践深度融合、水到渠成的自然盛放。
若将孩子的成长喻为树木之茁壮或楼宇之高耸,新英才则视学科为坚不可摧的基石,奠定着通往卓越之路的基础。学院秉持前瞻性视野,鼓励学生从未来职业愿景逆向规划,强化个人学术领导力与持续成长力,而在这段旅程中,教师团队与温馨社区如同温暖的阳光与肥沃的土壤,为每位学生提供无限的包容与支持,激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针对每位学子的独特性,新英才的教师团队匠心独运,定制个性化成长蓝图,不仅聚焦于学术精进,更涵盖了人际交往中的团队协作、复杂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能力,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超越传统学科界限,倡导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挑战中蜕变,实现综合素质的飞跃。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新英才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相信「相信」的力量,能够激发无限潜能。全校近七百名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营造了一个既安全又充满挑战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绽放光芒。
同时,学校亦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致力于让每位学子都能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彩,讲述中国故事。
办学16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人教育,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高中,给予他们们更多的选择。同时希望孩子们不仅能跨越山海,走向世界,还能心怀故土,荣耀归来。他们既能发自内心地为他人鼓掌,同时还因在跨文化交流的熔炉中,铸就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充满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力量。
在这片充满启迪与关爱的土壤中成长的孩子们,不仅对未来蓝图有着清晰的构想,对钟爱之事抱有无比的执着与热情,更怀揣着一颗满载爱与感恩的心,温暖而明亮。
这一切成就,得益于新英才对每位学子个体价值的尊重与珍视。学校特别设立了全校性的心理中心,由北师大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领衔,携手近二十位专业心理咨询师,精心设计个性化测评与一对一心理辅导方案,既悉心守护每位学生的隐私,又及时有效地为他们解开心灵的困惑,引领健康成长之路。
余瑶校长称:“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既能引领行业潮流,又能深谙生活之美的全人。成功的标尺,不应仅仅局限于社会地位的高低或财富的累积,而更应聚焦于个体能否为社会贡献价值,以及是否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智慧与能力。这些内在的品质与能力,远比金钱和社会地位更有意义。"
如今爬藤赛道愈发内卷,逐年走低的录取率和名校越来越苛刻的录取标准,让申请者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与此同时,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也让未来的就业形势越来越难以预测,但越是潮水退去的时刻,越能凸显出新英才教育理念的可贵。
相信在新英才“爱与创造”中成长的孩子,都能坚定地迈向更大的世界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校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安华街9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邮编: 101300
人力资源部:010-80413037 家长接待中心:010-80467117 80467116 80413001
Email: principal@bjnewtalent.com(校长邮箱) luoyj@bjnewtalent.com(家长接待中心) hrc@bjnewtalent.com(人力资源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1302001395 京ICP备09059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