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从STEM走向HITREAM
1. STEM诞生:实践教育吹响号角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发表报告《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集成”的纲领性建议。这一报告被视为STEM教育的开端。与此同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并提出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倡导各地积极选择综合课程。[i]
2.STEAM的提出:学科内容可视化与具体化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者雅格曼(G.YaKman)从实用角度提出了STEAM金字塔结构框架,并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五个元学科进行定义和分类,使得STEM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可视化和具体化。[i]
3.HISTREAM提出:东西方智慧的融合与实践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在整合东方智慧的基础之上,提出了HITSREAM元学科课程结构,并将其运用到K12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了一套兼容中西、学段一贯的HITREAM课程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1)从STEAM到HISTEAM:对STEAM相比于STEM而言,整合了A(艺术)元素的内容。但是,必须看到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简称H),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古典东方智慧,也是中国学生个体发展的核心元学科之一。此外,伴随着高感性时代越来越急迫地到来,作为个体我的健康与修身(I)的意义也显得更为重要。IQ(智商)、LQ(爱商)、EQ(情商)、AQ(艺商)等4Q品质,与知识和技能相比,同样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2)从HITEAM到HISTREAM:HISTEAM是一套课程结构框架,那么“RR”则是课程落地的学习方式与方法。5R强调(阅读、研究、写作、研究、成果、反思),是培养学生掌控未来世界能力的重要抓手。
二、HITREAM课程:培养掌控未来的世界人才
1.HISTREAM的教育哲学:“爱与创造”
“爱”是人性本善的最好表征,是对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最深刻而朴素的表达。提倡、弘扬“爱”的教育哲学,倡导爱的教育行为,推崇爱的教育成果,既有宏大的现实价值,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新英才主张,以爱为灵魂的创造,从生活出发,由好奇心驱动。新英才认为,发展创造力的关键阶段是儿童少年;培养、激活、发展人的创造力,应当从娃娃抓起;创造力教育、创造力培养应当在每一个教育场所蔚然成风。[ii]
爱与创造,是对东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大道至简的归纳,而HISTEAM课程体系则是新英才人在10多年教育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所形成的,对未来教育的回应。
2. HISTREAM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模式与课程实施
(1)HISTREAM的课程目标
HISTREAM课程致力于培养培养具有“愿爱世界、身心健雅、终身学习、跨界交流、善于决策、勇于创新、服务中国、心系天下”的品质。以中国文化为根,以大爱情怀为魂,适应全球挑战,创新未来社会,关心中国命运,造福人类发展,成为既有情怀信仰又有能力担当的中国英才。具体来说,HISTREAM课程致力于精确培养他们决胜未来的十二项关键素质:
(2)HISTREAM的课程设置
HISTREAM为学生量身设计了基于东方智慧、西方科创,面向未来发展的创新型课程体系。该课程是在当下普遍关注的STEM课程(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基础上,强化艺术与审美(Art,简称A),增加人文与社会(Humanities,简称H)、健康与修身(I)的内容领域,并在所有课程上强化R(阅读、研究、写作、研究、成果、反思)的能力,以实现引领未来的全人教育的目的。
三、HISTREAM课程的融合课例与探究
1.一节来自HISTREAM课程人文融合课程的课例
以下是在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爱创人文融合体验课课堂上发生的真实情形:
“谁能一眼看穿全世界?”授课老师刘炜首先抛出了一个具有宏观视角的问题,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浓厚兴趣。望远镜、地球仪……孩子们思考越来越接近于真相,于是刘炜老师便带着大家从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开始,走入神奇的融合世界。随着一张张世界地图铺展开来的,有历史,有政治,有地理,有人文,更有彼时和当下的追问与思考。
从古巴比伦人到古罗马人,从阿拉伯人到古希腊地理学家,从地心说集大成者托勒密到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们,从中国丝绸之路到不乏偏见与歧视的侵略者们……只一张地图,我们能够看到——
刘炜老师说:“知识让我们走出狭隘的角落,看到更丰富的世界;知识让我们走出认知的偏见,看到更多彩的文化;知识让我们走出小我的格局,看到家国天下。你的世界观,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世界。”
2.HISTREAM课程人文融合课的课例探究
本节这节人文融合课程授课教师刘炜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台北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曾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依托刘老师深厚的学科背景和卓越的人文素养,这节人文融合课程展现了HITREAM课程的特色与优势。
(1)什么才是好的学习?——全局性理解
戴维·珀金斯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在专著《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中提出“全局性理解才是好的学习。传统学校教授知识无法在我们生活中运用,很大原因在于没有帮学生建立全局性理解。”
对于课堂是否帮助学生建立了全局性理解,有这样的四个标准:1.深刻见解方面:应当有助于呈现物理、社会、艺术等不同世界的运转机制;2.行动方面:应当能够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专业行动、社会行动、整治行动等;3.伦理道德方面:应当敦促我们变得更有道德观、更有人性、更有同情心、更愿意规范自己的行为;4.机会方面:可能出现在各种场合中,表现为多种不同的重要形式。全局性理解可以实现:定向:帮助我们确定并保持方向;慎思:帮助我们慎思地思考不同的情况;深入学习: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iii]
(2)人文融合如何实现全局性理解?——学科融合与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l 以真实生活情景促进学科融合:HISTREAM课程以“半日分科+半日融合”的双螺旋模式展开,在下午的融合课程中,课程设计在巩固基础知识之外,还强调以真实生活的时空视角来看到知识,将知识还原到情境中,以此创造学科融合的自然情境。比如,刘炜老师在课堂中多次使用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真实史料图片,就能快速带领学生穿越到情境中。
l 以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科融合:传统分科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标准化、高效率地传递理论知识,但劣势在于容易脱离生活实际、为人划定了知识界限。而从分科转换到融合,需要有开放性问题作为驱动。比如,刘炜老师提问“谁能一眼看穿全世界“就是一个很受学生喜爱的开放性驱动问题。
l 强调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全局性理解和开放性问题不止与学科内容有关,而且与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关系。刘炜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方式,从地图隐射的真实世界中汲取深刻的见解,形成自己对世界、历史、地理和人文的独到见解与道德规范,就是在培养学生”像大师一样思考“的思维方式。
HISTREAM课程经过近一年的研发,已经在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初中部落地生根,并形成了新英才的“融合式教育”、“研学行走课程”、“未来科创课程”、“艺体特色课程”等不同角度诠释 “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课程内容。未来,HISTREAM课程将以一贯制的方式打通小学至中学的通道,为中国的创新性教育贡献价值与力量。
幼儿园(总园)|幼儿园·龙湾园|小学部|AP国际中心|剑桥国际中心|汉语中心|艺体中心|研究中心|招生网
校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安华街9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邮编: 101300
人力资源部:010-80413037 家长接待中心:010-80467117 80467116 80413001
幼儿园:010-80413005 小学:010-80413007 中学:010-80413006 剑桥:010-80413008 汉语中心:010-80413036
Email: xzyx@bjnewtalent.com(校长邮箱) luoyj@bjnewtalent.com(家长接待中心) hr@bjnewtalent.com(人力资源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京ICP备09059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