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教师成长首页>教师频道>教师成长>正文

幼小班陶艺课有感——兴趣的培养

作者:艺体中心 时间:2015/4/16 16:01:24 点击数:

   通过一学年给幼小班级上陶艺课,我深深地感悟到,如果想要孩子们做好一件事,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上它。对于陶艺课,似乎孩子们具有天生的喜爱,但4-6岁的孩子的专注力只能保持在五分钟左右。(4-6岁的幼儿,开始出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由于言语的发展,开始能做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的要求,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这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如要保持孩子们对本课的兴趣就要让孩子们不断地从陶艺学习、制作中获得快乐!


    如何培养幼儿对陶艺课的兴趣,经过一学年的时间我总结了一些小小感悟:


一、激励幼儿,运用期待的作用


  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所产生的力量取决于人们对其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同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提出在基本生理需要得到一定满足以后,人的精神需要就更为重要。满足人的高级需要将具有更持久的动力。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几乎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和幼儿进行简短的交流,从不同方面表扬、激励幼儿,告诉他们只要认真了就一定会做一件好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老师还会请小朋友到前边和大家一起分享作品!这样是为了从主观上调动幼儿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课堂上,我会通过蹲下来抚摸孩子的头、给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给孩子鼓励,肯定孩子的作品,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感受到老师在关注我,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氛围。课堂上,我会和孩子一起分享作品,对作品的优点给予表扬,并遵守自己的诺言请孩子到前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有个别来不及分享就下课的同学,我会作好记录,在下一节课优先请他们分享;同时对幼儿提出新的期望,让幼儿对下次活动产生期待。从孩子灿烂的笑脸中我感受到了孩子有了被认可的快乐和自信,孩子参与课堂陶艺活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慎重选材,发挥陶艺的魅力


    选择合适的内容是课堂顺利开展的前提,好的内容不但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我感觉有几点是在选择内容时要注意的。

  第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只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耐心地参与,积极地去思考、去创造。因此,在课前,我注意做好范例,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力求让幼儿第一眼看到就喜欢,如威武的狮子、美丽的小鸟、战斗机、我认识的恐龙、英雄奥特曼、植物大战僵尸中的形象等,不但形象可爱,而且是幼儿经常谈论的话题,贴近他们的生活。当孩子看到我做的范例时,总是发出“哇,好漂亮呀”、“哇,真可爱!”的赞叹声,有的孩子还会说“我知道还可以是这样的……”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过来,兴趣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有了进行创造的愿望。


  第二,所选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幼儿进行陶艺活动,不但头脑中要有这种物体的形象,还要有将这种形象再现出来的能力。这就要求活动的内容一定是孩子知道的、熟悉的,是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能够达到的。在一次活动中,我选择了《漂亮的小蝴蝶》,在课堂制作中我发现孩子能根据要求做出小蝴蝶,但大多数都只是模仿,缺少一点创新;而在和孩子一起制作《威武的狮子》时,我就发现孩子能将自己在动画片中或生活中看到的狮子形象融入其中。这时孩子的活动已经不再是机械的模仿,有了自己的东西,作品也充满了童趣和想象!
后来我将这两次课堂进行了比较,并和幼儿进行交流,知道幼儿对小蝴蝶和狮子的熟悉程度是差不多的,那为什么狮子做得比小蝴蝶好呢?从幼儿的生理发展水平来看,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大肌肉发展要优于小肌肉的发展,这使得幼儿手指还不能做细致的动作。小蝴蝶的头部比较小,眼睛、触角更小,翅膀上的彩色纹路对称而精细,所以对幼儿来说难度大了一些,幼儿主要是通过刻画它的翅膀来显示它的特征;而狮子显著的特征在它头部的毛,它的五官在整个作品中所占比例也大,便于幼儿刻画。孩子只要做出它的五官,就抓住了狮子威武的神情。所以选择陶艺的内容不但是孩子感兴趣的,还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这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给幼儿留下创作的空间。


  在与幼儿“玩”了一段时间的陶艺后,我感觉一件有价值的作品必须要有每位作者自己的东西在里面,这些东西就是作品的“灵魂”,是有别于别人的标记。于是在课堂中我注意语言的引导,在讲了需要完成的主题后,让幼儿充分想象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再融合在作品中。如,在制作《螃蟹》时,预备四班的岑佳冥小朋友给小螃蟹戴上了有蝴蝶结的遮阳帽,大钳子上还拿着一杯饮料,刻画出了小螃蟹在海边悠闲的晒太阳的摸样。还有的小朋友给螃蟹做了棒棒糖、或是多加了两条腿,小朋友的解释是:沙滩上太热了,它跑快点爬到海里就凉快了,我在海边就喜欢去水里,那样就不热了……!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不但有着极高的创作热情,而且作品的形象是每个幼儿日常经验的积累。幼儿通过课堂学习制作,将头脑中的形象转化成具体的物象,这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这样创造出的作品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着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


三、因材施教,获得成功的体验


  幼小衔接的孩子年龄在4岁半--6岁。在这些孩子中不仅存在着年龄的差距,而且同龄的孩子能力上也存在着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孩子们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希望。在同题材的教学中,年龄偏大或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我就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用多出的陶泥添加和当天的作业有关的内容,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能力强的孩子“吃不饱”。


  而有的孩子进行同题材的陶艺制作时,会提出不会做这、不会做那,依赖思想比较重。对于这样的孩子我首先要弄清他们的真实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决定怎么做。在观察中我发现,有的孩子确实是需要帮助才能完成造型,陶泥在手中团了半天也不知道先忙什么;有的是因为有畏惧的心理,怕做不好,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有的是出于依赖心理,看到有的小朋友有老师帮助了,做得好看了,也想让老师帮忙,便也说不会做。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我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于确实不会做的,我手把手教,示范以后再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对于害怕做不好的、想依赖老师的,我告诉他们,老师喜欢他们自己做,只要自己动手做了,就一定是进步了,也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同时根据他们做出的作品及时表扬。不管做出的是什么样,老师都喜欢。这样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去做,没有人只是观望、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大家都动起手来,参与陶艺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另外,在幼儿创造性活动中,我注意通过讲解、聊天、看资料等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拓宽幼儿的思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如在泥条造型中,孩子不但做出了很美的图案,有的孩子还用不同的泥条做出了海底世界的景色,有的做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而没有相同的内容。

 

  总之,陶艺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良好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工作与激励》        
     作者:美国学者弗鲁姆的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奇迹般的童年》
     作   者:(英)普拉特 著,张文新 译
    出 版 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校址: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安华街9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邮编: 101300

人力资源部:010-80413037      家长接待中心:010-80467117 80467116 80413001   

Email: principal@bjnewtalent.com(校长邮箱)  luoyj@bjnewtalent.com(家长接待中心)  hr@bjnewtalent.com(人力资源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1302001395 京ICP备09059936号-1